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一周后,天仙传媒召开闭门会议。
参会者包括林骁、余梅、中科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代表,以及三位匿名的国际顾问(后来媒体披露其中一人曾参与《阿凡达2》水下动捕研发)。
议题只有一个:是否将启明纳入“女娲计划”
早期培育体系,并设立“跨代际创作实验组”
。
反对声不小。
“太早了。”
一位老专家直言,“神童往往毁于过度开发。
况且他是创始人之子,一旦失败,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公信力。”
“可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可能性,那才是最大的风险。”
余梅站起来,投影切换到一段视频??是启明在家用积木搭建三维城市模型,并用手机AR投射出飞行路线。
“你们看,他不需要教具,就能构建空间逻辑。
这不是天赋,是直觉。”
最终投票结果:7:3通过提案。
启明成为全球首位正式参与科幻电影前期开发的未成年创作者,职位命名为“未来视角顾问”
,职责包括但不限于:提供儿童认知视角下的场景设计建议、测试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度、参与剧本朗读并反馈情感共鸣强度。
与此同时,“女娲计划”
正式对外公布世界观设定:
>在公元21年,地球因气候崩溃进入“静默时代”
。
人类文明退居地下城,依靠AI维持运转。
然而某日,一座废弃卫星监测站传回一段神秘信号??画面中,一名少女站在荒原之上,手中握着一枚仍在跳动的人造心脏。
>她没有名字,只有编号:W-01。
>而她的创造者,正是三十年前失踪的中国科学家团队……
发布会现场,记者提问:“为何选择‘女娲’作为项目代号?”
仙总回答:“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更强的战士,而是一个能重新赋予世界生机的母亲。
就像当年盘古开天,女娲造人,今天的我们,要用代码与光影,再造一个值得活下去的明天。”
舆论哗然。
有人赞其格局宏大,也有人嘲讽“神话绑架科技”
。
但无论褒贬,话题热度持续攀升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全球超过两万名青少年提交申请,希望加入“女娲训练营”
。
天仙不得不启动AI初筛系统,依据创造力、共情力、抗压能力三项指标进行选拔。
而在重庆那间老屋,周野已是天仙驻地导师之一。
他带着一群来自山区的孩子拍摄微电影《赤足机甲》,讲述一群留守儿童用废旧零件组装守护神的故事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