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台下鸦雀无声。
“你们研究基因编辑、太空育种,追求更高产、更快熟。
可我想问一句:如果土壤死了,风不再吹,孩子再也闻不到堆肥的香味,你们培育出的‘完美作物’,又能种在哪里?”
他拿起一粒“铁骨稻”
。
“这稻子亩产只有四百斤,不到杂交稻的一半。
但它能在干涸的河床里休眠三年,遇水即活。
去年湖南大旱,别的田都绝收,唯独这片‘铁骨稻’试验田在秋雨后重新返青。
它教会我们的,不是如何榨取土地,而是如何与无常共处。”
掌声如雷。
会后,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找到他,提出合作建立“全球乡土种子联盟”
的构想,并邀请李家湾成为首个示范基地。
张立答应了,但加了一个条件:“必须让每一个农民,都能在名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。”
九月二十五日,台风“海神”
逼近东南沿海。
这一次,不再是被动应对。
“守护人平台”
提前七十二小时发布《生态防灾指南》,指导各地农户采取“深菌浅耕、宽行密植、边缘留草”
等策略增强田地韧性。
福建某茶园按照建议,在茶树周围撒播野豌豆作为绿肥覆盖层,结果风暴过后,周边茶园严重水土流失,唯独这片土壤牢牢锁住根系,茶树存活率达97%。
媒体再次聚焦。
央视专题报道《看不见的防线》揭示了一个惊人事实:使用“凤凰炉菌剂”
并遵循生态耕法的农田,在极端天气下的平均损失比常规农田低61.3%。
而成本,仅是化肥农药模式的三分之二。
“原来最便宜的农业,才是最贵的。”
主持人感慨。
与此同时,“数字农魂”
推出新一代“智能种植舱”
,宣称可在任何环境下实现全年无休生产,甚至可在火星种植番茄。
广告词写道:“未来农业,无需土地。”
张立看了广告,笑了笑,转头对团队说:“给他们寄一包‘铁骨稻’吧。
让他们试试在他们的玻璃盒子里面,能不能让它休眠三年再醒来。”
十月一日,国庆节。
清晨六点,李家湾举行升旗仪式。
国旗升起的那一刻,一百名儿童齐声朗诵《大地宪章》: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